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加入好友
加入社群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_151027更新

看來有痛電”偽”專家,還是有差

終於不像前幾集不惜違背事實

瘋狂”妖魔化”或”汙名化”儲蓄險

但還是有問題,

敢寫這種水準的文章,

就不要怕被人踢館,

並非轉載原文,

底下紅字是版主的意見

李雪雯/每個人的錢,不該只有一種「存(投資)」法! 

2016-01-07 15:20:27 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我是有錢人」迷思487

自從去(2015)年底,我國央行與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動作逆向而行,反而在12月17日調降利率半碼,

重貼現率調整為1.62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2.0%、短期融通利率3.875%。

隨即之後的各銀行,包括台銀、土銀、合庫、第一銀、華南銀、彰銀等大型行庫,就立刻自隔週的星期一(22日)起,全面調降存款牌告利率,最高降幅達0.1個百分點,1年期定儲只剩1.23%,讓許多定族不禁大嘆:「利息實在是少的可憐吶」。

有位網友就寫信問筆者:連放銀行的利息也降了,那麼,錢要放哪裡比較好呢?!老實說,這位網友的問題並非特例,且真正深入這個問題之後,也發現有滿多原則,可以提供讀者們參考及思索。

筆者認為,所謂的「錢要(存)放在哪裡」,只有兩大考量。其一是「稅負成本」,其二則是「需求及目的」。首先以銀行定存為例,目前有兩大稅負成本值得定存族參考。其一是「健保補充保費」,其二則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利息所得課稅標準。

以健保補充保費為例,受到「政策作多」的影響,自2016年1月1日開始,利息所得單次給付要超過2萬元(過去為「超過5000元」),才要扣1.91%的費率(之前費率為2%)。

當然,要讓已經少的可憐的利息,避免掉「補充保費」的問題,也還有「拆單」的方法,也就將一筆大金額的定存單,分拆成好幾筆定存。以一年定期儲蓄存款1.23%為例,每張存款單金額必須低於162萬元,才不會發生「好不容易領了一點點利息,又要被健保補充保費給『再剝一層皮』」。

只不過,由於「利息總額超過27萬元的「免稅額」,通通都要併入個人綜合所得中課稅」的關係,因此,就算民眾避得了「補充保費」,也可能躲不過「個人綜所稅」的部分。

關於這部分,民眾則可以善用「郵局存簿儲金100萬元以內存款利息『免稅』」的方式,讓利息所得的成本可以降低(當然,郵局利率向來就不高,也是民眾在進行資產配置時,除了「免稅」的考量之外,必須進一步斟酌的地方)。

但是,以上的「免稅額」也只有「100萬元本金」而已,且從稅負的角度來看,會被歸類在「利息所得」的項目,除了銀行定存之外,近幾年許多國人特別喜歡購買的「固定配息」的高收債基金,關於固定配息部分,也有不同的歸類範圍與課稅方式。簡單來說,只要是基金註冊地點是在台灣,當年度所有配息都要與其他金融機構存款利息一起加總。如果。

但如果註冊地點在台灣以外(包括港、澳及其他地區),則基金配息要與所有10大類海外所得(包括海外薪資、利息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等)一起計算。如果當年度所有海外收入超過100萬元,也要列入個人綜合所得中課稅。

在眾多固定收益型商品的利息所得中,唯一不用併入個人綜所稅中計算的,就屬「採分離課稅(稅率10%)」的債券(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以及短期票券)利息等。但是,因為個人綜所稅的稅率級距是從0%~45%。所以,只適合那些收入相對較多、適用稅率超過10%以上的民眾,對低收入族群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節稅效果。

版上早已不少文章說明

台幣債券利率不如台幣儲蓄險,

低利+課稅

少有自然人以台幣債券為儲蓄工具

台灣唯一一支債券ETF就被清算了,

談避稅,最簡單,門檻也不高,

最廣為人知的,

當然是儲蓄險,

2%健保稅? 不用!

10%分離課稅? 不用!

所得稅0%~45%? 不用!

“偽”專家還有辦法化簡單為複雜,

所得課稅級距超過10%的人,

可以用台幣債券節稅?

所得稅課45%好了,

改存台幣債券可以省35%的稅

但我用儲蓄險不是可以省45%的稅嗎?

何況台幣債券的利率根本不敵台幣儲蓄險

為何不選擇利率更高,又省更多稅的儲蓄險?

 050205_468x60_00_達康保險

筆者認為,正由於稅負等成本問題,以及不同金融工具在保本性及變現性上的差異,不同目的及需求的「錢」,應該「存放」的地點就該不一樣。舉例來說,如果是退休族(也就是沒有其他月退金的人),只要沒有其他大額收入,就算利息收入要併入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中課稅,不論是集中在銀行定存(例如整存零付存款)或固定配息的債券型基金,也都還不致於因為累進稅率的提高(最高稅率為45%),而被課掉高額的稅金(只不過,選擇固定配息基金或高配息股票的退休族,在行情表現不佳時,雖然可能享有較高的「配息」,但可能100%都來自於原本投入的本金)。

至於非退休族(也就是一般大眾),像前面提到的那些「利息收入會被課稅,且配息非常有可能『吃到本金』」的高收債,當然就會是應該考慮的選項之一(配息「累積」型或可考慮)。而且在考量「要把錢『存』在哪裡」時,應該是以「需求與目的」為準。

也就是說,民眾得分清楚所謂的「放」,是指什麼樣的「需求」與「目的」?以個人或家用「緊急預備金」為例,大概除了存在100%保本,且流動性極佳的銀行之外,似乎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標的。這個時候,民眾所要考量的,就只是「選擇哪一家定存利率高」而已。

大家都知道定存流動性極佳,

可以做為緊急預備金,

但很多”偽”專家都會忽略

“滿期”儲蓄險也是有流動性的,

富邦人壽金享利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SAK)

一年IRR -4%

兩年IRR 0.15%

三年IRR已經列入密碼題中

持有滿2~3年的SAK有沒有流動性?

如果持有SAK滿三年,

且金額已經足夠當緊急備用金

就可以更放心地把剩餘的定存都保險化,

享受比銀行定存高40%以上的利率

而且流動性無虞

完全不會再考慮定存

這種低利又要扣稅的工具,

戒掉你的笨定存!

但如果是為了長期投資,並且在可預測的較低風險之下,獲取較高的資產增值,投資人就得要依「核心資產」或「衛星資產」來進行「配置」。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因為「幾乎(完全)賠不得(因為是長期資產累積,不可能投資半天後,資產又從零開始)」,所以標的的波動率不能太高,以便能夠長期投資而不用管。

至於後者,則因為整體資產中,已經有前者提供基礎的保護(障),所以,投資人大可不用擔心賠錢會大幅影響到資產的正常累積。也就是說,只要在有賺錢能力的時候(例如有工作),是有本事可以挑選風險高些,但收益也相對能夠提高的標的!

另外,如果是將小筆金錢儲蓄起來,以備大筆金額投資或購買耐久性消費財,要考慮的是「至少能在100%保本的基礎上,求得較高的獲利」,且投入期間必須與需求期間配合。這是因為當「投入期間≠預計動用時間」時,有可能會出現「不保本」的結果。

此處以「做為個人或家庭緊急預備金」的目的為例,筆者就建議可以將約「個人或家庭一年收入」的金額,放在銀行做定期儲蓄存款。這是因為雖然銀行定存提早解約,利息將有可能「打九折」處理,但至少本金可以100%保本,且定存單的變現性(可隨時解約且價格固定,又不會有在市場上交易時,產生大幅度的買賣價格波動問題),也會比其他固定收益型的金融工具(例如儲蓄險、債券型基金,甚至是流動性也極佳的公債)要好。

以儲蓄險為例,特別是購買的前幾年,由於解約金遠遠低於總繳保費,因此,如果遇到臨時需要資金而解約時,非旦連利息都拿不到,可能連本金都無法100%保本。

富邦人壽金享利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SAK)

一年IRR -4%

兩年IRR 0.15%

版主從不隱藏儲蓄險的缺點,

事實上,公開的文章就是專門

揭露儲蓄險的缺點,

反而隱藏起來的是優點,

你不做功課,我還不想告訴你優點有多大

就跟先前的文章一樣,

前幾年解約金遠遠低於總繳保費?

所謂的前幾年究竟是一年? 兩年?

還是六年? 十年?

所謂的解約金遠遠低於總繳保費

究竟是-4%? -40%? -90%?

為何需要用這種抽象的形容含糊其辭?

不過這次不敢再講資金一鎖就6~10年

常見是10年

版上常見2~3年就出現正報酬的儲蓄險

就算持有一般人認為超級安全的

美國政府公債,

匯率+債券本身價格的變動,

-4%不足為奇

再加計投資手續費,就負更多

卻不會有人否定債券也是一種儲蓄的方法

So……SAK首年度末解約-4%又如何?

若您連一點點風險都不能承擔,

請永遠擁抱最低利的定存

但不敵通膨的風險一樣是風險

   

儘管有不少保險公司及業務員,都在訴求「當保戶有資金需求時,可以透過『保單借款』」,但凡是有點保單貸款、保費與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價金)之間關係,以及保單借款利率是依「保單預定利率再加碼」等概念,且知道儲蓄險「保費貴、保障低」缺點,以及保單預定利率不高的人,根本不會把儲蓄險當做首要的存錢及借錢的重要標的之一。

當然,有些儲蓄險的年複利報酬率,可能要比銀行定儲利率要高,而且也有「生存或滿期金不計入個人綜所稅」的優勢。但筆者不忘提醒「一心只想買儲蓄險」的朋友們,最好掌握住以下兩大購買重點:

首先,民眾真要買,也一定要挑選年複利報酬(IRR)比銀行定存要高的保單(別懷疑,之前筆者確實算過某些公司的保單,IRR低到連銀行定存都「打不敗」)。

儲蓄險IRR打敗定存是不夠的,

只贏定存0.1%,

您願意承擔流動性風險來換嗎?

很多1.6%擊敗定存的儲蓄險

也被列在版上的地雷名單中

儲蓄險必須IRR擊敗定存,

且相對利差超過40%才夠格

“偽”專家終於首度承認

有些儲蓄險能夠擊敗定存

不然先前舉一千個例子,

沒有任何儲蓄險可以擊敗定存

真是不禁令人懷疑,

是否識字不多,

連”躉繳”兩個字都不認識

其次,保單的滿期期間,一定要與未來動用這筆資金的年期相配合。

舉例來說,假設民眾想要在10年後買房,

儲蓄險的保障期間就一定剛好是10年,不能多,也不能少。

錯了!

一樣用前述的富邦SAK為例

持有滿三年

就有基本盤跟定存相近的利率

六年滿期就不用扣提前解約費用

但我想要持有10年呢? 有何不可?

算越長,IRR越高是儲蓄險常見的特性,

您想要持有到70歲甚至85歲都不解約也沒問題

(預設是70歲年金化,請特地填寫最晚的86歲年金化)

儲蓄險持有年期是只能多不能少,

那有什麼不能多,也不能少之事?

總而言之,有些「錢」是只能用「存」的;但有些特殊目的的錢,就只能進行紀律性的投資及資產配置,或是暫時停泊在特定的金融工具上,千萬別認為所有的錢,就只有一種去處或停泊方式。

尚未有足夠的”滿期”儲蓄險以前

自然會持有定存+儲蓄險

但累積了足夠的”滿期”儲蓄險

當緊急備用金

利率比定存高了40%以上,

又無流動性風險

您還接受其他低利+課稅的儲蓄工具嗎?

版主真的沒有台幣定存,

全部都放在儲蓄險裡面,

除非要說日常生活要用的活存也算另一種儲蓄

投資10001招,就是ETF,

當然ETF有美國(VTI),歐洲遠東紐澳(VEA),

新興市場(VWO),

台股(0050,006204,006208,0056,0055)

分散投資全世界與台灣

對的,好的工具,一種就夠了

其實光ETF一種商品,

就可以包含各式各樣的操作策略

以投機為目標的(槓桿)放空型,槓桿做多型,

(伯格稱之為荒謬的ETF)

放空低利貨幣,做多高利貨幣的套利型

特定策略型(例如:高股息,0056)

連主動型基金也ETF化

各種”創新型”的ETF都有

但不是每一種都有利於投資人

伯格怎會不認同融入自己創造出來指數型基金概念的

“一般市場”(大範圍市值加權)ETF?

但伯格不認同的是這些ETF過於頻繁地被轉手

以及其他荒謬的ETF

怪不得伯格有時候一覺醒來,

會覺得自己就像創造出科學怪人的

Dr. Frankenstein:”我到底創造了什麼怪物啊?”

伯格:夠了! (P103)

我們的金融業已經夠複雜,夠創新,

收取的成本也夠多了,

可是這個行業卻不夠簡單,

還把投資人的收益稀釋到少得可憐

筆者相信在有了這樣的一層認知之後,每一位理財大眾才能透過正確的做法,讓自己或整個家庭的資產在較低的風險下,獲得最大的利潤,且財務目標也能如期達成。

相關連結: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0925

John Bogle (指數型基金創辦人):

柏格談共同基金

柏格常贏之道

買對基金賺大錢

共同基金必勝法則<十年典藏版>(上)

共同基金必勝法則<十年典藏版>(下)

夠了:回到理財初衷,跳出金錢困局

保險類:

  

 

要買保險的168個理由

  

發文,推文都可以賺美金的Gigacicle

點此免費註冊:
http://tw.gigacircle.com/makemoney.html?r=71890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快速,便利,省錢 - 達康保險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ichannel-movie.jpg  

050205_468x60_00_達康保險

logo_favority_達康保險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加入好友
加入社群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對儲蓄險的偏見(續2) & 伯格:夠了! - 儲蓄保險王

儲蓄保險王

儲蓄險是板主最喜愛的儲蓄工具,最喜愛的投資理財工具則是ETF,最喜愛的省錢工具則是信用卡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