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標普500
10% 美國小型股
(VTI包含美國大,小型股)
10% REITs
(VNQ+ VNQi)
10% 國際大型股
10% 國際小型股
(VEA+ VGK)
10% 新興市場股 (VWO)
10% 貴金屬股
30% 美國短期(五年)公債
參考P43
1970~1998
年化報酬 vs 風險(標準差)
國庫券, 中期公債,長期公債,
(標普500,REITs,歐洲股票),國際小型股
約呈現風險(標準差)越大,
長期年化報酬率越高的趨勢
()中的標普500,REITs, 歐洲股票
約在圖表的同一點
可惜這個圖表少了新興市場(VWO)
這裡特別提到
太平洋地區股市(VPL)與貴金屬
偏離風險越高,年化報酬越高的趨勢
尤以貴金屬更甚
也用不一樣的說法提到一樣的觀念
所以上述投資組合
刪除貴金屬,
國際股市則用VEA+ VGK
組成一個較為偏重VGK的國際股市
VEA(歐洲遠東紐澳)
=VGK(歐洲)+ VPL(太平洋)
作者認為
因為股利折現模型,
今後股市報酬不見得比債券報酬高多少
所以持有了30%比例不低的債卷
(債券的長期投報率將落於殖利率附近)
有在看版主文章的話,
板主拒絕接受殖利率低於
台幣儲蓄險,更低於美金儲蓄險的
美國政府公債
畢竟作者寫書的年代跟現在不同
也該自己思考一下時代的變遷
若想參考作者的資產配置
可以將30%部位放置於美金儲蓄險
將這些未配置的資產(貴金屬,債券)
依比例分配到其他資產
VTI 35%
VEA+VGK或only VGK或VGK+少量VPL 35%
(但VPL不是TD ameritrade的免佣ETF,
我是不會考慮VPL的)
VWO 15%
VNQ+ VNQi 或 only VNQ 15%
( VNQi也非TD的免佣ETF,
總開銷比例還高於
我目前投資組合中最高的VWO
我也不會考慮VNQi)
以上資產配置給想投資ETF的人參考
而最重要的是每年再平衡的工作
將漲的資產賣掉一部分,購入下跌的資產
維持各資產的比例跟原先一致
強迫自己賣高買低
以上配置幾乎都是TD ameritrade的免佣ETF
有利於投資人做再平衡的動作
相關連結: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0925
John Bogle (指數型基金創辦人):
威廉.伯恩斯坦 (William Bernstein):








]*>.*?底下插入一個圖檔.*?</w:p>’, flags = re.DOTALL) ; new_xml, n = pattern.subn(”, xml, count=1)' title='Python正則替換:全面掌握 re.sub 與 re.subn 的差異與實戰 #substitute(替換); . 預設匹配「除\n以外的任意單一字元」; pattern = re.compile(r'<w:p[^>]*>.*?底下插入一個圖檔.*?</w:p>’, flags = re.DOTALL) ; new_xml, n = pattern.subn(”, xml, count=1)' loading='lazy' width=350 height=233 />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