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版主常談論儲蓄險
跟定存的”相對”利差
正義魔人稱儲蓄險跟定存利率僅差0.x%
但目前“最高”的定存利率(台灣中小企銀)
僅剩1.44%
“低估”儲蓄險利率為2%就好
正義魔人稱之為僅差0.56%的利差
實際上相對利差已經是
0.56/1.44=38.8889%~40%
而且這還是用最高定存利率
並低估儲蓄險利率去計算
實際上究竟相對利差多少,
就留給讀者自己做一點功課
伯格是指數型基金創辦人
指數型基金的精神
就是要用低費用率
讓投資人獲取市場報酬
總開銷比例
VTI: 0.05%
VEA: 0.09%
VGK: 0.12%
VWO: 0.15%
VNQ: 0.1%
若不知道以上代號的意思
可以參考這裡:
Vanguard 500 Index Fund創辦之初,
還被嘲笑是Bogle’s Folly
誰要這麼無趣,只以追蹤大盤
而非打敗大盤績效為目標的基金?
但經過這麼多時日,
已無人不知指數型基金
ETF更是蓬勃發展
(但很多ETF早就偏離指數化投資的精神)
大量驗證歷史資料,
原本目的是要吹捧基金經理人
輕易擊敗指數,
沒想到統計的結果竟然相反,
基金經理人並沒有打敗指數的能力
反而因為費用率的拖累,
主動型基金長期績效
絕多數都被指數擊敗
那投資人付1.5%經理人費是付辛酸的嗎?
當然也要仔細檢視,
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2%,
到底是多少?
低費用率的基金:0.2%
(事實上Vangurd ETF很多都低於0.15%了)
一般成本: 1.5%
高費用率: 2.2%
(伯格的高費用率卻是台灣的一般基金)
股市的長期報酬率10%
長期公債的報酬率6.5%
股市風險溢酬3.5%,
假設悲觀一點的股市風險溢酬2.5%
投資基金的成本若高達2.5%
(例如總開銷比例2%+交易成本0.5%)
投資這支基金就毫無意義
我們該如何看這0.2%~2.2%的成本?
1. 基金的費用/基金淨值
是一般人最清楚的總開銷比例
例如:0.2%,2.2%
超過10倍的差距,在您自己選擇
2. 年度成本占股市年化報酬率的比例
例如:0.2/10=2%,2.2/10=22%
您可以放棄2%的年度報酬,也可以放棄22%
(尚未計週轉率,大量換股時的市場衝擊成本)
選擇權在你手上
3. 年度成本佔股市溢酬的比例
例如: 0.2/3.5=5.7%, 2.2/3.5=63%
您可以放棄5.7%的風險溢酬
也可以放棄高達63%的溢酬
選擇權在您手上
整理如下表:
From 儲蓄保險王 | 低費用 | 一般費用 | 高費用 |
總開銷比例 | 0.2% | 1.5% | 2.2% |
每年佔10% 報酬率的比例 |
2.0% | 15.0% | 22.0% |
每年佔3.5% 股市溢酬的比例 |
5.7% | 42.9% | 62.9% |
長期的歷史資料顯示
股市長期報酬率約10%
股市風險溢酬約3.5%
10%相對於目前1.4%的定存利率
也許迷人,
但也不是特別高的數字
投資人出了100%的資金
承擔了100%的市場風險
2.2%的費用率
看起來又小,又無害
卻讓投資人放棄了22%的年度報酬
放棄了63%的風險溢酬
2.2%/年的成本微不足道? 不該重視嗎?
相關連結:
FB粉絲團:儲蓄保險王
John Bogle (指數型基金創辦人):
威廉.伯恩斯坦 (William Bernstein):
保險: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