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網友Mephist文章
原文在此(原文連結已經失效,
還好有收錄於部落格)
一堆在說保險公司炒地皮推高房價的,
答得出這三個問題再說:
1.各大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產的資金,
佔可運用資金的幾%?
2.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的法令限制是什麼?
3.保險業起源於歐洲,
為什麼歐洲的房價所得比反而更低?
第一題,我們可以看105年度,
舉幾個大公司為例:國泰9.02%、富邦5.93%、
南山3.99%、新光6.06% 這樣很多嗎?
應該不算吧? 我知道這時候會有人死撐,
說「就算不到10%,還是好幾個億,足以推高房價」
好,我們來看第二題:
保險法第146條之2第1項本文:
「保險業對不動產之投資,
以所投資不動產即時利用 並有收益者為限;
其投資總額,除自用不動產外,
不得超過其資金百分之三十。」
後半段相信不用我解釋,前半段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保險公司的不動產投資,
是商辦大樓,非一般住家。
例如信義區那堆百貨公司的大樓,
很多是保險公司的資產,
保險公司買下之後,向這些百貨公司收租。
這樣做,才能有效率的處理手上的大量現金,
並且管理這些資產。
跟房價根本沒有關係。 如果這時候你要硬扯說
「這些地區繁榮了,房價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啊」
硬要這樣扯我也沒辦法,那這樣子,
捷運也是炒房、醫院也是炒房
公園也是炒房、學校也是炒房,
任何提升生活品質的公共設施都是炒房。
這時候我們就該想想第三題,
為什麼歐洲的房價所得比反而更低?
因為人家在法律和制度面夠完善,
能夠讓地區的繁榮對於房價的影響降低。
會以為房價跟保險公司有關的,
說穿了就是被帶風向了,
因為建商、政客、跟投機客
不希望你知道真正在炒房的是誰。
當然是保險公司賺錢,但這有什麼問題?
你買手機、筆電、零食、飲料、洗髮精、
保險套、你去餐廳用餐、去剪頭髮,
難不成是你賺錢?
買保險就是一種消費行為,
你讓別人賺錢、別人提供你商品或服務。
在保險上,就是你繳保費,
當你因為醫療、殘廢、長期照護, 需要錢的時候,
保險公司給你錢,這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
你買儲蓄險,讓你每年領生存保險金不用繳所得稅、
讓你走後你的受益人不用繳遺產稅。
這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
你覺得這服務值這個價,你就買,你覺得不值,就別買。
為什麼要去在乎保險公司跟業務賺多少?
Apple是各家手機當中最賺錢的,
所以你會因為這樣不買他的產品嗎?
當你在挑手機的時候,看的是性能、價錢,
還是看誰家賺錢最多就不買誰家?
這時候可能又有人要說「我買手機可以得到手機,
我買保險到時候要理賠會被刁難」
好,那我們來看看104年度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資料,
全年全台灣所有保險公司的申訴率總計也才0.001268%。
也就是說,99.8732%的保險都沒有爭議。
如果以電子產品的良率來比喻,這數據算很不錯了吧?
相關連結: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0925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