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說要用正義魔人,理財大屍,保險阿達的角度看世界,
就表示並沒有認為這些真的是定存的風險
而是反諷很多人如何對儲蓄險有偏見,
這些偏見式儲蓄險的風險,若套用在定存身上,
恐怕更為合適,但一般人又認為定存0風險
台積電大買鴻海公司債,
大家就講這是資產配置,
現金太多,資產活化,報酬率高於定存,
安穩高利,眼光卓越,聰明絕頂,
超級無敵霹靂最強厲害……
也不會有人講鴻海有倒閉的信用風險,
而且還沒有保險安定基金可以保障
談鴻海倒閉的話,應該會被K成豬頭
其實台幣公司債的利率難高於躉繳儲蓄險,
但角色換成了利率更高
並受到保險安定基金保障的儲蓄險,
忽然就有了利率風險,
只不過高於”目前的”定存利率,
市場可能升息,升破儲蓄險利率,
儘管事實已經證明,
千萬別買無法擊敗通膨的儲蓄險!
1.4%的定存0風險,
超過2%的儲蓄險卻有無法擊敗通膨的風險
真是非常神奇的邏輯
忽然有了保險公司倒閉的信用風險,
大型保險公司,也有如富邦,南山之流
安全性也不會輸鴻海,
又多了保險安定基金的保障
卻只有儲蓄險有倒閉的信用風險
身故、殘廢、滿期、重大疾病(含確定罹患、提前給付等)保險金:
以每一被保險人計,每一保險事故;
或每一被保險人之所有滿期契約(含主附約),
為得請求金額之百分之九十,最高以新台幣三百萬元為限。
依照條款來看,打9折後,理賠上限為300萬,
銀行的中央存保則是300萬以內全額理賠,
本來就無意隱瞞保險安定基金跟中央存保的差別
就算在銀行存超過300萬,銀行倒閉,一樣全額理賠,
有人要依此說明定存與儲蓄險的安全性不同,
安全性該用政府的”詭異的”實務為準?還是條款為準?
希臘的殷鑑不遠,
中華民國政府倒閉,新台幣變廢紙也是風險,
若要吹毛求疵,這世界上就不存在無風險的商品
“詭異的”實務 vs 條款?
偏偏版主的看法永遠都與正義魔人相反,
在我看來是”詭異的”條款 vs 實務
對於一般人而言,在銀行要存超過300萬,並非易事,
超過300萬,分多家銀行定存,
不論政府是否執行規定的300萬上限,
都等同全額受到保障,300萬上限形同虛設,
有辦法在銀行定存超過300萬的人,
顯然也是風險承擔能力優於一般小老百姓的富人
要在銀行存款超過300萬並非易事
但在保險公司買超過300萬保額的
意外險,定期壽險,定期重疾卻非難事,
再加上保險的年期更長,流動性更差,
連政府自己都無法預測這麼久以後的狀況
保險相對於定存才更需要安定基金,
而且能夠領到這筆保險金,
就表示一般小老百姓的家庭
正在承擔經濟支柱的死,殘,重疾,
急需這筆保險救急金
豈有富人在銀行定存全額理賠,
小老百姓保險救急金卻該打9折後再賠的道理?
政府執行保險不全賠的話,真是可恥!
最後,保險安定基金的財源來自於金融業,
並非全體納稅人買單,
讓保險不全賠更無道理
還好政府的實務,從沒有依據”詭異的”條款行事,
總算還有做一點事
3年單利1% (比台幣定存還低)
5年單利1.7% (比台幣儲蓄險還低)
7年單利2.14% (勉強跟台幣儲蓄險平手)
還沒有計算來回兩次的匯費,投資手續費,
計入投資手續費後,
報酬率根本就連台幣儲蓄險都不如,
遑論美金儲蓄險
卻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
嗯……? 通膨呢?
千萬別買無法擊敗通膨的美國政府債券?
台幣定存升破美國政府債券的利率風險呢?
尤其是利差還真的不怎麼大
怎麼都沒有這些風險了?
一入場就要扣除匯費,手續費,現買現虧,
短期必然是負報酬,
何以只有儲蓄險短期負報酬所以不算儲蓄?
▲相中鴻海經營穩定績優,台積電二買鴻海公司債。(圖/資料照)
記者高振誠/台北報導
相中鴻海(2317)經營績優,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再度取得鴻海普通公司債,成交總金額達6.04億元,這也是台積電近期第二度取得鴻海普通公司債。
日前台積電砸下4.03億元購入鴻海普通公司債,加上此次加碼6.04億元,合計台積電手上鴻海的普通公司債,已達10.07億元。
台積電表示,主要考量銀行利率較低,台積電在現金水位較高情況下,會不定期在市場尋找適當公司債進行投資。
市場認為,台積電手上現金充裕,在年度資本支出沒有太大改變情況下,透過購入績優公司的公司債進行配置,也可使手上資金獲得充分運用。
相關連結: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