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是爛貨!
高費用率的主動型基金也是爛貨!
並非轉載原文,
底下紅字是版主的意見,
到文章最末都有
筆者在上一星期的專欄中,討論的ETF這個投資工具的優、缺點。
主要目的就是想提醒投資人:投資理財市場裡沒有絕對好或壞的商品,
必須視市場趨勢潮流,以及個人的適合度來選擇。
老實說,筆者過去在與許多朋友的接觸中,
總是會頻繁地碰到上述「投資理財過程中,
一路只願意相信某種商品『具有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最佳神奇功力』」,
或是「完全不認同某種商品」的人。
前者的代表之一,是上星期所提到的ETF;
版主:綠角認同的是”長期大範圍指數化”的投資 (Me2)
ETF可以執行長期大範圍指數化投資,
不過現在連主動型基金也ETF化,
還有高風險投機的倍數做多,倍數放空型ETF也有
早已違背指數化投資的精神,
拿這些高風險ETF
談論ETF的缺點與風險,
根本是李小姐自己沒有弄懂
指數化投資的真義
至於後者的代表則是筆者認為,因保險業者當初自作聰明,
誤以為如此一來比較「好賣」,
卻根本是取錯了名字的「投資型保單」。
反對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人,最大的兩個理由,
首先就是「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不要混為一談」。
筆者也完全贊同這樣的觀點,只不過在筆者實際接觸過程中,
反對投資型保單的人其實根本不了解投資型保單,
與傳統保單間的運作內涵。
然而,何謂「投資型保單沒有做到『保險歸保險、投資歸頭資』」?
傳統壽險就沒有「投資」嗎?如果是這樣,
那保險公司怎麼可能在保戶「出險」時,提供一定金額的理賠金?
也就是說,傳統保險的「投資決策」是保險公司來做,
投資型保單只是把此權利,「歸還」給保戶自己而已。
如此一來,批評投資型保單「把保險與投資混為一談」的人,
憑什麼就認為傳統保單比較「高貴(保險歸保險)」?
而投資型保單就比較「低級(保險跟投資混為一談)」?
更何況,如果保戶認同保險是為了「用少許的保費,換得一個長期的保障」,
憑什麼保戶就該接受傳統型壽險,而獨獨不該購買投資型保單?
因為從下表來看,保戶購買傳統型保單,
不論投資績效是好?是壞?保戶所獲得的保障都是「不變」的;
就算保險公司大賺其錢,保戶還是只能拿到原來的「投保金額」,
一毛好處都享受不到。但如果購買投資型保單,
如果績效不錯,保戶是可以多享受到一些好處的。
特別是下表一可以再次證明:
除非保戶投資績效糟糕透頂至極,
保單帳戶價值來不及在「發生事故之前」,
買不到足以提供保戶最基本保險保障的危險保費。
否則,單從「獲取保障」的角度,
投資型保單與傳統保單的保障能力是完全相同的。
表一、假設投保金額都是100萬元,在投資獲利或虧損時,
傳統保單與投資型保單的保戶,
所獲得的身故或全殘保障,以及實際的保單帳戶價值是不同的:
筆者認為,如果僅僅只是因為「投資應歸投資、保險應歸保險」的理由
反對投資型保單,也只能感嘆當初其中文名稱取錯了。
只不過,錯誤的名字似乎並不能做為一般保戶應該捨投資型保單,
而就傳統保單的唯一及最大理由。
另一個反對投資型保單最多的理由,是「投資型保單的費用率非常高」。
同樣地,這恐怕又是另一個根本沒有搞懂投資型保單的人才會有的反應。
有些人批評投資型保單費用率很高,
恐怕是完全沒弄懂傳統保單與投資型保單的差異,所輕率下出的錯誤結論。
因為撇開最早期購買投資型保單,極少數附加費用率高可能到250%之外,
現在大多數投資型保單的附加費用率,就僅僅只有150%的上限「天險」。
反觀傳統型保單,根據筆者的試算,
其附加費用率可以說是「高得驚人」(請見下表二)。
但為什麼買傳統終身壽險的人,不會有「附加費用率高」的印象?
那完全是因為根據目前的法規,傳統型保單不用特別揭露「附加費用率」,
但投資型保單必須「充份揭露」。
於是乎:保戶一看到總附加費用率150%的數字,
就認定「投資型保單費用高,肯定不會是個好東西」。
但他們常忘了,自己買的傳統保單,
附加費用率可能高達投資型保單的一倍以上。
表二、與傳統終身壽險相比,投資型保單的附加費用率低得很多:
版主: 原來附加費用150%還算低的,
那附加費用2.5%算什麼?
類型 | 附加費用 | 宣告利率/ 報酬率 |
其他費用 | 危險保費 | |
萬能壽險 | 儲蓄型 | 2.50% | 2.7% (六年IRR>2%) |
前六年有提前解約費用 | 淨保險費 or 純保險費 |
變額萬能壽險 | 投資型 | 150% | 視基金報酬率 | 行政管理費100/月, ETF收帳戶管理費1.2%/年 |
上表將儲蓄險跟投資型保單做一個比較,
可以看到附加費用,懸殊的2.5% vs 150%
投資型保單附加費用是儲蓄險的整整60倍
儲蓄險的宣告利率2.7%,
只要滿六年不用扣除提前解約費用,IRR大勝定存,
完全cover掉附加費用,
投資型保單要視基金的投資績效,
而主動型基金長期報酬率幾乎都輸給指數,
綠角也很多文章細述了,
版主自己都有不用附加費用,不用增額手續費的投資型保單
投資主動型基金不用任何手續費,
但現在0手續費,
我都不願意投資
內扣昂貴的主動型基金
其他費用部分,
儲蓄險只要不提前解約,
就沒有任何費用
而投資型保單行政管理費:
100/月=1200/年
若是投資3000/月,
1200/36000=3.33%
投資5000/月,
1200/60000=2%
連結標的若是指數型基金,
投資型保單則多收取
1.2%/年的帳戶管理費,
完全失去指數化投資的低費用率優勢
再加上150%的附加費用,雪上加霜,
這是如何昂貴的商品?
投資型保單何時才要
還給投資人一個公道?
再也回不來的附加費用就算了,
何時免收100/月行政管理費?
何時免收1.2%/年的帳管費?
還給投資型保單一個公道?
專家?專門害人家? 李雪雯/記住,你(妳)才是投資理財成敗的主人!
李小姐對儲蓄險這麼多錯誤的描述,
才該還給儲蓄險一個公道吧?
最後一個危險保費
「純保險費」或稱「淨保險費」
(pure premium;net premium),
係用以支付保險事故發生時之保險金,
根據損失機率與損失額度計算得之。
也就是不含業務員佣金,
營業費用的純保險費
由富邦人壽金好利萬能壽險低廉的危險保費 vs
可以感受到明顯的保費差別
但一樣是淨保險費,
金好利萬能壽險是
依據更新的生命周期表,
危險保費又更低,我自己就有
保障功能只需要危險保費
(不用附加費用)
另外還有富邦的祥富變額萬能壽險
(不用擔心版主被騙,您想太多了!)
投資型保單與儲蓄型萬能壽險
危險保費的差異,我感受得到
儲蓄型的萬能壽險又免
行政管理費,帳管費
根據筆者的觀察,為什麼業務員不喜歡賣投資型保單?有以下幾點理由:
一、業務員不熟投資操作。所以,很難提供正確建議給保戶,
透過正確的資產配置及定期的標的檢視,
讓投資型保單的保單帳戶價值持續而穩定地增長,
以符合「保戶的身故全殘保障,可以藉由資產的增值而提高」。
二、理專完全賺不到投資人後續「帶進帶出」的頻繁手續費收入。
過去據銀行理專私下表示,除非客戶是進行定期定額投資,
否則,理專為了手續費收入
(當然是為了「配合」銀行的政策及要求),
總是會三不五時地要求客戶「轉換標的」。
除非理專有本事讓保戶頻繁買進不同張投資型保單,
否則在「保單佣金只有一筆(沒有後續佣金收入)」的前提下,
銀行理專自然不會喜歡賣這種「賺不到什麼手續費」的商品。
版主: 基金手續費約1.5%,
投資型保單五年
就已經收滿150%附加費用,
相當於100次的基金手續費,
業務員怎會不愛賣投資型保單?
保險商品(儲蓄險)佣金率:佣金率奇低,業務員不想賣你的退休好保單
利變年金險/萬能壽險
附加費用難破3%
佣金率難破1%
那樣商品才叫「賺不到什麼手續費」?
躉繳保單才真的是完全沒有後續佣金收入
三、投資型保單只有「加買」的問題,
更不會有「增買其他險種」的機會,
業務員後續難做生意。
版主:投資型保單的增額手續費還要3%~5%
多數是5%
都比利變年金險/萬能壽險的的附加費用還要高,
利變年金險跟萬能壽險才真的是難做生意
保戶只買一張保單,
後續就只會增加投資金額的份,
業務員將很難賣其他話題性保險商品,
自然就很難賺到保戶新商品的佣金。
當然,筆者並不否認,
投資型保單並不是100%完美無缺的商品。
版主:儲蓄險並非100%完美無缺的商品
而變額萬能壽險跟高費用率基金
是100%有問題的商品
但是,就跟筆者上一期所提到的ETF商品一樣,
這世界根本不可能有100%好用及萬能的金融工具。
如果投資人剛好有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及ETF的習慣,
而且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區分為投資及購買保障,
且100%確認用保險來進行風險規劃的重要性,
那麼,這個不是100%完美的投資型保單,
恐怕就是僅剩不多的唯一選項了。
版主: 30歲男性被保險人
100萬保額20年定期壽險
”年繳”三千多就有,
這樣還負擔不起的話,
三千多還可以分8期0利率
保費門檻也極低
銀行投資基金3000/月就可以
什麼叫做沒有多餘的錢
可以區分投資及保障?
沒有多餘的錢還去購買
150%附加費用這麼昂貴的保單?
剩下來工作,就是從各家壽險公司的不同費率、
可附加其他險種的附約數目,
以及投資標的選擇、回饋金等的條件不一…中進行挑選。
事實上,正因為許多保險業務員不喜歡賣投資型保單,
再加上眾多保戶也根本弄不清楚投資型保單的內容,
恐怕才有這麼多的誤傳及誤會。
但筆者認為,除非是保戶徹底了解投資型保單的內容,
並且在比較之後選擇不買。
否則,單純只以「投資型保單沒有把投保與保險分開」這個理由而拒買它,
恐怕就有點犯了「沒有弄清楚商品,就輕率下決定」的謬誤了。
因為接續上一期專欄裡的重點-
這世上既然沒有100%完美無缺,一定得購買的商品:
也自然不會有100%邪惡、完全不可購買的工具。
投資人該不該買的最主要原則在於:
徹底了解這個商品內涵,以及它在個人資產配置中的份量比重及適用範圍。
而且,唯有照著「使用手冊(遊戲規則)」進行投資。
否則,完美的商品也一樣可能變成一場人生的理財災難。
版主: 專家? 專門害人家?
完全沒有自行思考能力,
聽信這些專家的建議,
恐怕是人生理財的超完美災難
關連結: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0925
近期留言